路線香港南區
太平山山頂

南區,香港

太平山山頂

路線長度13.1 公里
累計爬升652 m
步數19000

森林

湖泊

河流

美景

野花

山區

城市穿行

歷史古蹟

危險動物

野草叢生

需要越野

泥濘

崎嶇不平

暴晒

蟲豸

陡坡

無信號地帶

創建者: 血染風魂
路線簡介
太平山山頂是一條位於南區,香港的步道,他的長度為13.1km (大約19,000步) ,爬升高度為652m,難度評級困難。用Pacer App發現更多優質路線吧!

太平山 (香港)

地點
太平山(英語:Victoria Peak),又名扯旗山、爐峰和域多利山(亦作域多厘山),坊間通稱山頂(The Peak)或香港山頂,曾名屬領山(Mount Possession)和柯士甸山(Mount Austin),古名硬頭山,位於香港島西部,高552米,為香港島最高峰。廣義上的太平山是指包括太平山主峰、爐峰峽、歌賦山和奇力山在內的山嶺地形。根據香港政府地圖,太平山主峰的官方名稱爲「扯旗山」。從香港開埠以來,太平山一直都是香港的象徵,為開埠之初獲香港政府冠以女王「維多利亞」(Victoria)之名的三大地標之一,從1867年到1930年間太平山頂爲香港總督別墅所在地,港英政府更曾經禁止華人於太平山居住,太平山遂成爲香港境內權勢的象徵。時至今日,在太平山居住的人依然非富則貴。自二戰結束後,香港逐漸發展成爲亞洲主要旅遊城市,太平山爐峰峽一帶因景觀開揚,能觀賞維多利亞港兩岸絕佳景色,結合山頂纜車和凌霄閣成為香港最重要的旅遊景點,太平山夜景更享譽全球,是世界三大夜景之一,幾乎所有涉及香港的宣傳和創作都會採用太平山景觀的元素。對於香港人來說,九龍獅子山代表奮鬥拼搏的「香港精神」,太平山則象徵「東方之珠」的繁榮成就。

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

地點
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英語:St. Francis' Canossian College,簡稱SFCC)是一所天主教英文女子資助中學,創校於1869年,亦是意大利嘉諾撒仁愛女修會在香港開設的第二所學校。校舍自建校以來位於灣仔半山堅尼地道9至13號,刻畫在外牆的四個守護天使是學校的標誌,象徵忠、信、仁、愛。小學部名為嘉諾撒聖方濟各學校,建於堅尼地道校舍山坡下的聖佛蘭士街,是少數附設直屬中學並經統一派位收生的資助小學之一。學校多年來培育出不少社會知名人士,現為一所著名女校。聖方濟各的學生統稱為「Franciscan」,同時因為「St. Francis」的中文諧音和淳樸校風而有「蕃薯妹」之別稱。

聖保羅男女中學

地點
聖保羅男女中學(英語:St Paul's Co-educational College,或簡稱SPCC、St. Paul's Co-ed)是由香港聖公會創辦的男女英文中學。學校位於香港島中西區中環麥當勞道33號,為香港傳統名校之一,並是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的一條龍中學。聖保羅男女中學重視學生在多方面的發展。學校擁有各個領域的音樂團隊,亦定期舉行國際體育工作坊(英語:International Sports Workshop)。

凌霄閣

地點
凌霄閣(英文:The Peak Tower)是香港一座特色建築,位於香港島扯旗山與歌賦山之間的爐峰峽上,亦是山頂纜車的終點站,地址為山頂道128號。它座落於海拔396米高之處而非山頂最高處,設計突出卻不破壞山脊線。凌霄閣最高處達海拔428米,能俯覽維多利亞港兩岸景緻,是香港主要旅遊景點之一。2003-2009年發行的香港流通貨幣中,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及中銀香港發行之20港元紙幣背面皆印有凌霄閣外貌。

香港鄧鏡波書院

地點
香港鄧鏡波書院(英語:Hong Kong Tang King Po College),是鮑思高慈幼會(Salesians of Don Bosco)於1965年9月創辦,校舍原址由已故香港著名工業家及慈善家聖思物德騎尉爵士鄧鏡波先生捐出。鄧先生創校的目的,主要是為青少年提供紮實的教育,尤注重天主教德育培養,並為此慷慨捐出住宅讓慈幼會於原址改建校舍之用。學校1965年開課;1978年轉為一間政府津貼之文法中學,亦由原名「香港鄧鏡波英文書院」改名為「香港鄧鏡波書院」,書院於2012年起推行語言微調政策,現半數中一學生採用英語授課。在灣仔校舍建造工程完成前,校方曾借用聖類斯中學作臨時校舍,直至1966年堅尼地道校舍完工。1983年,校舍加建新翼。

嘉諾撒醫院

地點
嘉諾撒醫院(英語:Canossa Hospital (Caritas))是香港一所天主教醫院,位於香港島半山區舊山頂道1號與羅便臣道交界,近梅道一帶,現時屬香港明愛管轄。嘉諾撒醫院由嘉諾撒仁愛女修會(Canossian Daughters of Charity)於1929年創立。現時的醫院大樓於1960年重建,佔地70,000平方呎,並提供病床160張。嘉諾撒醫院於1991年轉為香港明愛轄下機構。

雍仁會館

地點
雍仁會館(英文:Zetland Hall,直譯為「泄蘭會館」)又名共濟中心(英文:Masonic Centre,直譯為石匠中心),是香港共濟會的總部,位於香港半山區堅尼地道1號,樓高三層。雍仁會館三分一的業權由香港共濟會雍仁會館信託人持有,餘下2/3則已經賣給新鴻基地產及郭炳聯。

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 (香港)

地點
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全稱:香港天主教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英語:The Hong Kong Catholic Cathedral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是19世紀後期建成的哥德式聖堂及天主教香港教區的主教座堂,位於堅道16號。主教座堂前身是位於砵典乍街和威靈頓街交界的聖堂,於1843年落成。聖堂於1858年擴建,然而一場火災於1859年將聖堂焚燬。1860年,由於教會希望進一步擴充,於是原地重建聖堂。1860年重建的聖堂於1886年拆卸。現時位於堅道的聖堂於1883年進行動工儀式和開始建造。聖堂以磚和石建成,由位於倫敦的柯利和漢森公司(Messrs. Crawley, Hanson and Company)設計。1888年12月8日(聖母無染原罪瞻禮),聖堂啟用;神職人員於前一天在堂內舉行首次彌撒。恩理覺主教、高若瑟主教和祝福主教於1938年將聖堂祝聖。它在香港保衞戰中遭受破壞。隨後的日佔時期期間,這座聖堂跟其他宗教建築相比下並沒有受到很多破壞。香港宗座代牧區於1946年升為教區,聖堂變成主教座堂。主教座堂在2002年完成翻新工程。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於2010年將它評為一級歷史建築。主教座堂外有一個供舉辦不同活動之用的廣場,正門上方有有一尊手握十字架的耶穌像。座堂內現時有一個主祭台、尖塔、聖體小堂、福傳小堂、中華殉道聖人小堂和亡者小堂等設施。香港天主教教會的首任宗座監牧、3位宗座代牧及4位教區主教在座堂內安葬,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聖髑於福傳小堂存放。另外,主祭台和中華殉道聖人小堂亦分別安放了一些聖人的聖髑。

山頂公園 (香港)

地點
山頂公園(英語:Victoria Peak Garden)是香港的一個公園,位於香港島太平山的柯士甸山道,該處接近太平山的山頂之位置,西望薄扶林水塘、大嶼山及南丫風采發電站。風景向西北望藍巴勒海峽,向東北望山頂無線電站。山頂公園於1950年代啟用,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於2011年進行翻新,改以英國19世紀維多利亞時代為主題。山頂公園常被遊客與柯士甸山遊樂場混淆,雖然兩者都位於山頂區,但前者位處柯士甸山道的盡頭,後者在柯士甸山道的低位,較接近凌霄閣。

舊總督山頂別墅守衛室

地點
舊總督山頂別墅守衛室 (英文:The Mountain Lodge Guard House),是香港法定古跡之一,是舊總督山頂別墅(英文:The Mountain Lodge)的遺址,與旁邊的山頂公園園內的石牆地基及同樂徑旁仍然有的小石碑均刻有英文港督官邸(Governor's Residence),見證著香港20世紀初的歷史變遷。
路線簡介

路線長度

13.1 公里

累計爬升

652 m

步數

19000
創建者:
血染風魂
在應用中打開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