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德国柏林
柏林

柏林,德国

柏林

路线长度5.1 公里
累计爬升43 米
步数7500

城市穿行

历史古迹

创建者: 匿名用户
路线简介
柏林是一条位于柏林,德国的步道,他的长度为5.1km (大约7,500步) ,爬升高度为43m,难度评级简单 。用Pacer App发现更多优质路线吧!

柏林圍牆

地点
柏林围墙(德语:Berliner Mauer)是德国分裂期间,属于共产主义国家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政府环绕西柏林边境修筑的全封闭边防系统。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67.8公里,最初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东德政府称此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德语: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或“强化边境”(德语:Befestigte Staatsgrenze),其目的是阻止东德居民逃往西柏林以前往西德。由于柏林墙把西柏林地区如孤岛一般包围封锁在东德范围之内,因而也被称之为“自由世界的橱窗”(德语:Schaufenster der freien Welt)。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也成为了分割东西欧的铁幕的一个象征。柏林墙的建立是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两大阵营之间冲突导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德国首都柏林被分割为东柏林与西柏林;柏林墙修建之前,约有350万东德居民逃离苏联占领区以及之后的东德和东柏林地区,其中1949年到1961年间约260万人。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波兰人和捷克斯洛伐克人也把柏林视为通往西方的通道。他们中的许多人通过西柏林前往西德和其他西欧国家。柏林墙修建后在1961至1989年间这类逃亡被大幅限制下来,约有5000人在此期间尝试翻越柏林墙。1960年起《开枪射击令》生效,东德边防军允许对非法越境者开枪射击,此举于1982年甚至通过立法被合法化。据截止2009年的统计,被枪杀人数约在136人至245人之间,确切死亡人数目则不得而知。1989年东欧国家发生了一系列政治变革,邻国波兰和匈牙利政府的政策也发生了变化。在数周的抗议活动后,1989年11月9日东德政府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西德以及西柏林,当晚柏林墙因故在东德居民的压力下被迫开放。随后数周中欣喜的人群凿下柏林墙作为纪念品,1990年6月东德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柏林墙的倒塌为结束东德共产党的统治,东德政府的倒台以及两德统一铺平了道路,一年后的1990年10月3日两德最终统一,而柏林亦成为两德统一后新首都。

勃兰登堡门

地点
布兰登堡门(德语:Brandenburger Tor)是位于德国首都柏林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于1788年至1791年间建造,以纪念普鲁士在七年战争取得的胜利。布兰登堡门是柏林的象征,也是德国的国家象征标志,它见证了柏林、德国、欧洲乃至世界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

德国历史博物馆

地点
德国历史博物馆(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DHM)成立于1987年,由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和柏林市长迪普根(Eberhard Diepgen)创建于柏林建城750周年之际。它设在柏林中心的菩提树下大街最古老的建筑柏林军械库(建于1695年)。2004年,由贝聿铭设计的博物馆新翼完成。2006年,军械库建筑修复后,永久展览对公众开放,主题为“两千年德国历史的图像和见证”。

巴黎广场

地点
巴黎广场(Pariser Platz)是德国首都柏林市中心的一个广场,位于勃兰登堡门内,菩提树下大街的西端,西面勃兰登堡门外是大蒂尔加滕公园。它得名于法国首都巴黎,以纪念1814年反法同盟占领巴黎,是该市的主要焦点之一。

太子宮 (柏林)

地点
太子宫(德语:Kronprinzenpalais)是位于德国柏林菩提树下大街的一处宫殿式建筑,是一座地标性的后期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太子宫曾是普鲁士霍亨索伦王室的宫殿,在君主制被废除之后,一战后太子宫曾被用作美术馆,后被纳粹封闭。二战期间太子宫被毁。1968年太子宫重建,作为招待来访东德的国宾使用。德国统一之后,太子宫被用于展览和文化活动。

柏林艺术学院

地点
柏林艺术学院(德语:Akademie der Künste Berlin)是德国柏林的一个艺术机构,最早由勃兰登堡选帝侯腓特烈一世创立于1696年,原名普鲁士艺术学院。其学术部分后来发展为今天的柏林艺术大学。艺术学院今天保留了政府顾问委员会性质,包括美术、建筑、音乐、文学、视觉艺术、电影几个部门。今天的艺术学院建筑位于市中心巴黎广场4号,2005年开放,建筑师甘特·班尼奇(Günter Behnisch)。

倍倍尔广场

地点
倍倍尔广场(德语:Bebelplatz)是德国首都柏林市中心区的一个广场。该广场位于菩提树下大街这条东西向横贯市中心的主干道南侧,其东侧是柏林州立歌剧院,西侧是洪堡大学法学院的老图书馆,南侧是柏林最古老的天主教教堂,圣黑德维希主教座堂。该广场得名于19世纪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奥古斯特·倍倍尔。倍倍尔广场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开辟于1741年到1743年,最初称为歌剧院广场(Opernplatz,或Platz am Opernhaus)。从1911年到1947年,此处以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命名为弗朗茨·约瑟夫皇帝广场(Kaiser-Franz-Josef-Platz)。使倍倍尔广场闻名于世的是1933年5月10日,褐衫队和希特勒青年团的成员,受到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的鼓动,在此举行焚书仪式。纳粹烧毁了大约20,000本书籍,其中包括托马斯·曼、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海因里希·海涅、卡尔·马克思和其他许多人的著作。

美國駐德國大使館

地点
美国驻德国大使馆(英语:Embassy of the United States, Berlin、德语:Botschaft der Vereinigten Staaten in Berlin)是美利坚合众国派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外交代表机构。现址设于柏林巴黎广场2号,2008年7月4日揭幕。美国驻德使馆始于1797年。1930年购入巴黎广场现址。二战中受损严重,1957年经东德政府拆除。

腓特烈大街

地点
腓特烈大街(德语:Friedrichstraße)是德国首都柏林市中心区重要的文化和商业街,街名取自普鲁士第一位君主腓特烈一世,构成腓德烈城(Friedrichstadt)的核心。它北起老米特区的北部(再向北称为 Chausseestraße),南到十字山区的哈雷门。由于该路为南北走向,它与莱比锡大街和菩提树下大街等东西向主轴线道路交汇。地铁U6线在地下运行。在冷战期间,该街以柏林墙上的查理检查站一分为二。腓特烈大街是柏林市中心的传统商业街,位于平行的威廉大街(1945年以前旧行政区Regierungsviertel的心脏)以东3个街块。腓特烈大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受损严重,在柏林分治期间只得到部分重建。西柏林部分,一部分重建为住宅街;1960年代末,腓特烈大街末端昔日的贝勒联盟广场(Belle-Alliance-Platz)的遗址,更名为Mehringplatz并完全拆除,代之以混凝土住宅和办公室。这一地区虽然处于中心位置,仍然相对较贫穷。在东柏林部分,将街道拓宽成四车道,和莱比锡大街一样;菩提树下酒店(2006年拆除)和原来的Lindencorso(1991年拆除)是仅有的建于这一时期,配合街道拓宽而建的建筑。柏林大酒店是东德顶级的5星级酒店,1987年建于菩提树下酒店对面。拟定了该街进一步的重建计划,1990年两德统一时工程正在进行,当时东德Plattenbau为基础的建设停止,随后废除,只有少数已经完成使用的建筑物亦未能幸免。已完成的柏林赌场位于莱比锡大街拐角处,于1994年拆除。腓特烈大街在1990年代经过了重建,当时,这是该市最大的建设项目;工程继续向腓特烈大街车站以北扩展。许多著名建筑师促成了计划,其中包括让·努韦尔,他设计了老佛爷百货公司分店;菲利普·约翰逊,设计了查理检查站附近的美国商业中心。对于重建工程毁誉参半,但是这条街重新成为受欢迎的购物目的地。在冷战和柏林分治时期,该街上腓特烈大街车站尽管设在东柏林,但是为两条交叉的西柏林快铁线和西柏林地铁U6线所利用,同时也与查理检查哨并列为重要的边境关卡。这个车站充当这些线路的换乘站,火车在此停靠,但腓特烈大街底下的其他所有东柏林车站是封锁的幽灵车站,西柏林来的地铁列车均过站不停。在腓特烈大街车站,西柏林乘客可以从一个站台转移到另一个站台,但是没有适当的文件,不能离开车站。这个车站的一部分对西柏林线路开放,但是戒备森严,较小的一部分月台则充当东柏林快铁终点站,两者之间进行了封锁。

柏林國立歌劇院

地点
柏林国立歌剧院(德语:Staatsoper Unter den Linden)是位于德国柏林市中心菩提树下大街的一座歌剧院。国立歌剧院于1741年开始建设,在1742年尚未竣工时就进行了第一场演出。二战期间歌剧院完全被毁。1955年歌剧院得到了修复。
评论
eberhardt
2023/06/12
Yes öyYyY yes yes yes y s öy yes äy D y yes yes yes yes DD x DD yes DD yes ö yes ö d y y ö d XXX so äy f öy y yyyYyy yes y x yyy y y y y y y y f y yYyyy y yYy y y y Y Lydia y y y y y öyy yes
路线简介

路线长度

5.1 公里

累计爬升

43 米

步数

7500
创建者:
匿名用户
在应用中打开打开